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代:
1. 第一代:主机-终端结构(Host-Terminal Structure)。这是最早的计算机网络,由一台主计算机和若干台终端组成。用户通过终端与主机进行交互,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和处理。这种网络结构简单,功能有限,但为后续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第二代:共享式局域网(Shared Local Area Network, SLAN)。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将多个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以便共享资源。共享式局域网应运而生,它通过集线器或网桥等设备实现多台计算机的互联。这种网络的特点是成本低、扩展性好,但由于数据传输速率较低,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3. 第三代:交换式局域网(Switched Local Area Network, SLAN)。为了解决共享式局域网中数据包传输延迟大、带宽利用率低等问题,人们引入了交换机技术。交换机可以有效地减少数据包传输时延,提高网络性能。同时,交换机还支持VLAN(虚拟局域网)技术,可以实现不同广播域之间的隔离,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网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4. 第四代:互联网(Internet)。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开始构想一种能够覆盖全球、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网络。于是,互联网应运而生,它采用TCP/IP协议族,实现了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之间的互联互通。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目前,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网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