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OSI参考模型分为7层,分别是:
1.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OSI模型中的最高层,也是最接近用户的一层。它负责处理用户与网络之间的通信,实现各种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应用层的功能包括数据格式化、加密、压缩、路由选择、认证和访问控制等。
2.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负责将源端的数据转换为目标端能够理解的格式。它提供了数据压缩、加密、解密、数据转换等功能。表示层的主要任务是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可被传输和接收的格式。
3. 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负责在两个或多个节点之间建立和维护一个会话连接。它会话层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确认、超时控制等。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负责在两个节点之间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的分段、重组、错误检测和纠正、流量控制等。传输层通常使用TCP(传输控制协议)或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来实现这些功能。
5. 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负责在网络中传输数据包。它的主要功能包括路由选择、分组交换、拥塞控制等。网络层通常使用IP(互联网协议)来实现这些功能。
6.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负责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和维护一个数据链路连接。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帧的发送和接收、地址寻址、差错检测和纠正等。数据链路层通常使用MAC(媒体访问控制)协议来实现这些功能。
7.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负责在物理媒介上传输比特流。它的主要功能包括信号的发送和接收、调制解调、同步等。物理层通常使用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来实现这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