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是现代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规划对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水利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以下是对十三五规划中水利信息化发展内容的详细分析:
一、总体目标与战略定位
1. 总体目标
- 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到2020年,基本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全覆盖,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利信息化体系。
- 增强水利服务能力: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资源调度、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 支撑可持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水安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战略定位
- 基础性地位: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支撑。
- 战略性任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水利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对于提升水利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 前瞻性布局:在规划期内,应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为水利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主要任务与措施
1. 完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
- 加强网络建设:构建覆盖全国的水利信息网络,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建立高效的数据处理中心,支持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 优化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2. 推进水利信息化应用
- 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管理水平。
- 优化水资源调度: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实时监控和精准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提升水环境保护能力: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对水环境的监测和保护,预防和控制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3. 加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
- 培养专业人才:加大对水利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 鼓励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水利信息化领域的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应用普及。
-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水利信息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水利信息化的水平。
三、保障措施与政策支持
1. 加大财政投入
- 增加专项资金:设立水利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水利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 优化资金使用:加强对水利信息化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水利信息化领域。
2.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 制定相关法规:制定和完善水利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水利信息化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 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水利信息化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和支持度。
- 建立评估机制:建立水利信息化发展的评估机制,定期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督。
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 拓展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水利信息化合作项目和技术交流活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 举办国际会议:定期举办国际水利信息化会议和展览等活动,展示我国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成果和经验。
- 加强信息共享: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共享水利信息化数据和研究成果,促进全球水利信息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十三五规划对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全面而具体的要求和目标,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水利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安全的保障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