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信息化管理制度是一套规范和指导药品信息管理活动的规则和程序,旨在确保药品信息的准确、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以下是药品信息化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 制度目的与适用范围:明确制定该制度的目的,包括提高药品信息管理水平,保障药品质量安全,促进药品合理使用等。同时,明确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
2. 组织机构与职责:建立药品信息化管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例如,设立药品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药品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各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药品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3. 药品信息分类与编码:对药品信息进行分类,如通用名、商品名、规格、剂型、生产厂家等,并建立相应的编码体系。同时,制定药品信息编码规则,确保药品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药品信息采集与录入:规定药品信息的采集方式、内容和要求,确保药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建立药品信息录入系统,实现药品信息的电子化管理。
5. 药品信息存储与传输:规定药品信息的存储方式、格式和期限,确保药品信息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同时,建立药品信息传输系统,实现药品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
6. 药品信息查询与分析:提供药品信息查询功能,方便医务人员了解药品相关信息。同时,建立药品信息分析系统,对药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提供决策支持。
7. 药品信息保密与安全:制定药品信息保密制度,确保药品信息的安全。同时,加强药品信息安全管理,防止药品信息泄露、篡改和丢失。
8. 药品信息更新与维护:定期对药品信息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药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建立药品信息更新机制,确保药品信息及时反映药品市场变化。
9. 药品信息评估与改进:定期对药品信息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鼓励各部门、各环节积极参与药品信息管理,共同推动药品信息管理水平的提升。
10. 附则:对制度的解释权归药品信息化管理部门所有。同时,对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应经药品信息化管理部门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