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数据量急剧增加。在这个背景下,一些学者和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数据的规模、速度和多样性,并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
第一个明确提出大数据概念的人是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和肯尼斯·库克耶(Kenneth Cukier)。他们在1988年出版了《大趋势:新经济如何重塑工作、生活与思维》(Big Trends: Reinventing Work, Life, and Leisure)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大数据”这一术语。他们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能力的提升,人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包括结构化数据,还包括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像、音频等。为了有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需要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这就是大数据技术的起源。
除了迈尔-舍恩伯格和库克耶外,还有一些其他学者和研究人员也在大数据领域做出了贡献。例如,在2003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发布了一份名为《大数据:定义、评估和战略》(Big Data: A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Information Systems)的报告,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了云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等关键技术,为大数据技术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总之,大数据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一些学者和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数据的规模、速度和多样性,并提出了一个新兴的概念——大数据。这个词汇的出现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也为后来的大数据技术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