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数字化扫描工作制度及流程
一、总则
1.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病案数字化扫描工作。
2. 病案数字化扫描工作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3. 病案数字化扫描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负责,确保扫描质量符合要求。
二、前期准备
1. 收集病案资料:在正式进行扫描前,需对病案资料进行整理,确保资料齐全、完整。
2. 设备检查与调试:对扫描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调试。
3. 人员培训:对参与扫描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扫描操作技能。
三、扫描过程
1. 设置扫描参数:根据病案资料的特点,合理设置扫描参数,如分辨率、曝光时间等。
2. 扫描操作:按照设定的参数进行扫描操作,确保扫描质量。
3. 数据保存:将扫描得到的图像数据保存到指定文件夹中。
四、后期处理
1. 数据清洗:对保存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无关信息,确保数据质量。
2. 数据格式转换:将清洗后的数据转换为通用格式,方便后续使用。
3. 数据备份: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五、质量控制
1. 定期检查:定期对扫描设备、软件等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2. 数据审核:对扫描得到的数据进行审核,确保数据准确性。
3. 问题记录与反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以便及时解决。
六、安全保密
1. 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扫描过程中产生的敏感信息。
2. 妥善保管扫描设备,防止设备遗失或损坏。
3. 对涉及个人隐私的病案资料,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七、其他事项
1. 根据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本制度。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